专家简介(按出场顺序排序):
吕路线,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精神神经学科群”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第二、三、四届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二、三、四届常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第四、五届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第三、四、五届主任委员,《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
刘忠纯,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科室及职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诊疗专长: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整合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从事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及科技部项目等评审专家,中国精神科杂志编委,及多种SCI期刊审稿人。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和人卫版教材《精神病学基础》编委。
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访问研究者。 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总干事(兼精准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综合医院精神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精神卫生专委会委员等 科研成果:从事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及科技部项目等评审专家,中国精神科杂志编委,及多种SCI期刊审稿人。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和人卫版教材《精神病学基础》编委。
蔡胜安,依瑞德&资联虹康企业管理集团董事长,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康复医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疼痛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委。
王化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科室主任,兼任陕西省精神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物理治疗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神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
作为全军第一批独立培养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参与完成了我军新时期精神障碍防治新策略的建立,2014年破格晋升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破格任命做科室主任工作,成为我国综合医院精神科最年轻的科室主任。目前,独立主持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有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5年,被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卫计委评为陕西省科技新星,2016年,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宋景贵,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共计30多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康复、脑卒中单元治疗等临床工作,擅长脑血管病、癫痫、头痛、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科研成果奖10项。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医德标兵”、“河南省优秀医师”及“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
现任学术职务: 中国神经修复学会认知障碍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
尧利书,在职博士,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曾在武汉知名三甲医院任职临床医生。
现任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依瑞德&资联虹康企业管理集团)医学部部长,负责非创伤性脑刺激技术(如TMS、tDCS)的学术推广、医学咨询、科研合作等一系列学术支持6年多;
在全国各大学术会议上进行100多场次技术演讲;参与过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参与过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付继勇,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带头人,中原标兵,驻马店市拔尖人才,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